能耗排放和经济发展,向左走向右走
如果用7盏灯来代表2014年全国能源消耗,那么现在其中1盏灯的电来自清洁能源。这是对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的最贴切的评价。数据显示,2011年至2014年,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.4%,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6%左右,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下降36%,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强度下降40%,单位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降低24%,资源产出率提高10%左右。今年前三季度,单位GDP能耗同比再下降5.7%,如此看来,到今年年底,实现“十二五”规划提出的“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%”的目标已无悬念。
节能减排的背后,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发展方式的更可持续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在能源资源供给偏紧,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或达到上限的背景下,在政策引导和执法强化的作用下,传统依靠资源环境高投入的发展模式正在扭转,产业结构不断升级,能源效率大幅提升。2014年5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2014—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》。《行动方案》要求,2015年底前再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500万吨、炼钢1500万吨、水泥1亿吨。京津冀及周边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上耗煤项目数量,京津冀地区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,力争实现比2012年负增长。工信部的数据显示,2014年,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下降近4%、19%、18%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煤炭、钢铁、水泥、平板玻璃等高耗能、高污染的产能过剩行业生产都处在下滑状态,粗钢产量同比下降1.3%,水泥产量同比下降5.3%,玻璃产量同比下降4.2%,落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扩张势头得到遏制。2011年至2014年,我国已淘汰钢铁1.55亿吨、水泥6亿多吨、造纸3266万吨,分别是“十二五”目标任务的1.6倍、1.6倍、2.2倍,“十二五”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提前一年完成。
日前,发改委发布的《各地区2015年1-7月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》显示,对照“十二五”节能工作进度要求,除海南、青海、宁夏、新疆等4个地区节能形势十分严峻之外,其他26个地区节能工作进展基本顺利。此外,我国政府运用价格、税收、标准标识等手段,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低碳产品、新能源汽车,节能低碳行动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。节能减排的推进和环境的改善,不仅使中国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,也使百姓获得了更宜居的环境。
回顾“十二五”,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,能源效率大幅提高,能耗不断降低,我国经济正走在“能耗排放做‘减法’、经济发展做‘加法’”的新路子上。展望“十三五”,在新常态下,我国经济的提质增效,必将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,人民更加幸福。